赣锋锂业Q3净利激增417%:全产业链布局破局周期阵痛 全球资源+技术护城河构筑增长引擎
当锂价在周期调整中持续承压,多数锂企仍在“去库存”与“降成本”中艰难跋涉时,赣锋锂业却以一份超预期的三季度成绩单撕开行业阴霾。
2025年第三季度,公司单季实现净利润5.6亿元,环比激增417%;前三季度营收146.2亿元,归母净利润0.3亿元,同比大增104%。这份逆势增长的答卷,不仅标志着公司率先走出行业低谷,更折射出中国锂电企业在全球能源革命中,通过全产业链布局、技术多元突破与全球资源运营,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引领”转型的深层逻辑。
全产业链协同破解周期魔咒
2025年上半年,锂价一度跌至6万元/吨以下,行业普遍陷入亏损。但赣锋锂业第三季度的强势反弹,打破了市场对“锂企无差别承压”的预期:单季营收62.5亿元,环比增长35.7%;毛利率回升至13.5%,较上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。这一逆转的核心驱动力,正是公司“上游资源+中游制造”的全产业链协同效应。
随着三季度锂价回升至含税均价7.5万元/吨以上,公司上游锂盐业务率先“止血”。凭借阿根廷Cauchari-Olaroz盐湖、马里Goulamina锂矿等自有资源项目的产能释放,锂盐生产成本较外购矿企业低15%-20%,推动锂盐业务实现大幅减亏。与此同时,中游锂电池板块成为利润“稳定器”,单季出货量约10GWh,贡献利润超1亿元。这种“资源保成本、制造提利润”的双轮驱动模式,让赣锋在行业波动中展现出远超同行的抗风险能力。
更深层看,前三季度146.2亿元的营收规模与0.3亿元的净利润,表面看似“微利”,实则暗含战略定力。在锂价筑底阶段,公司并未盲目压缩产能,反而通过“以量补价”维持市场份额,为后续价格反弹积累了产能基础。这种“逆周期扩张+顺周期释放”的节奏把控,体现了管理层对行业周期的深刻理解。
从“买矿者”到“规则制定者”的跃迁
资源自供能力是锂企穿越周期的“生命线”,而赣锋锂业正通过全球化布局完成从“资源购买者”到“资源运营者”的质变。2025年,公司三大核心资源项目进入密集投产期:非洲马里Goulamina锂矿的首批锂精矿已顺利到港,年产能逐步爬升至200万吨;阿根廷Cauchari-Olaroz盐湖项目提产至3万吨碳酸锂/年,产品纯度达电池级标准;阿根廷Mariana氯化锂项目完成调试,年内将贡献1万吨氯化锂产量。
资源项目的集中释放,直接推动公司自有矿权益产量快速增长。预计2025年自有矿自供比例将突破55%,2026年进一步提升至60%以上。这一比例意味着,公司超半数的锂原料需求可通过自有资源满足,不仅摆脱了对第三方矿企的依赖,更将资源端的成本优势牢牢握在手中。
更具突破性的是公司“技术换资源”的创新模式。在马里Goulamina项目中,赣锋并未直接收购矿权,而是通过输出中国先进的“硬岩锂矿高效提锂技术”,换取项目25%的包销权及长期合作协议。这种模式既规避了海外资产收购的政治风险,又将中国锂电技术优势转化为资源话语权,为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。
多元路线构建“不可能被颠覆”的优势
在锂行业,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决定企业生死。赣锋锂业独创的“卤水提锂+矿石提锂+回收提锂”三重技术路线,正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技术护城河。
青海赣锋1000吨金属锂项目即将达产,成为这一路线的最新注脚。金属锂作为核聚变、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关键材料,其技术门槛远高于普通锂盐,全球产能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。赣锋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金属锂产能空白,更将产品附加值提升3-5倍——金属锂价格是工业级碳酸锂的8-10倍,这一高附加值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“爆发点”。
与此同时,电池回收业务正在打开“第二资源池”。公司建立的“生产-使用-回收-再生”闭环体系,已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能力5万吨/年。随着2018-2020年首批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,“城市矿山”的资源价值加速释放:2025年前三季度,回收业务贡献锂原料约8000吨,占总原料需求的7%,且成本较外购矿低30%。这种“技术多元+资源循环”的模式,让赣锋在“资源有限”与“需求无限”的矛盾中,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。
锂电池业务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生态主导”
如果说锂盐业务是赣锋的“基本盘”,那么锂电池业务则是其面向未来的“增长极”。前三季度20-25GWh的出货量,让公司跻身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十,成功切入主流供应链。但赣锋的野心不止于此——它正在构建一个超越“电池供应商”角色的产业生态。
在储能领域,公司的转型尤为典型。不同于传统电池企业“卖电池赚差价”的模式,赣锋通过参股储能电站运营商,直接参与电网调峰、用户侧储能等应用场景。例如,在青海海西州储能项目中,公司不仅提供2GWh储能电池,还通过运营分成获取电站收益,将单一的制造环节利润延伸至“发电-储电-用电”全价值链。这种“从设备供应商到能源服务商”的转型,让公司得以分享储能市场爆发的红利——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增长40%,而赣锋通过生态模式获取的利润率较单纯卖电池提升8-10个百分点。
与车企的合作则更进一步。公司与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签订“电池供应+回收利用”全生命周期协议:车企使用赣锋电池,退役后由赣锋回收再生,再生原料优先供应该车企。这种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战略共生关系,既锁定了长期订单,又保障了回收资源的稳定来源,彻底重构了锂企与下游的“零和博弈”关系。
从“参与者”到“规则制定者”
站在全球能源革命的视角,赣锋锂业的发展早已超越“企业个体”范畴。其全产业链布局、全球资源网络与技术突破,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在全球锂产业链中的位置——从“资源依赖型”到“技术输出型”,从“价格接受者”到“规则制定者”。
当欧美企业仍聚焦单一环节时,赣锋已构建起“矿山-冶炼-材料-电池-回收”的全链条能力;当同行依赖“买买买”获取资源时,赣锋用“技术换资源”打开了新空间;当行业陷入“低价竞争”时,赣锋通过金属锂、储能运营等高端业务,抢占价值链顶端。这种“全要素竞争”能力,正是中国锂电产业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缩影。
未来,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,储能需求将以年均50%的速度增长,工业领域电气化改造持续深化。赣锋锂业的故事,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,更是中国在“白色石油”时代,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,争夺全球能源话语权的宣言书。在这场能源革命中,赣锋正以“资源+技术+生态”的铁三角,为中国锂电产业锚定新的全球坐标。
从周期低谷中的逆势反弹,到全球资源棋局的落子生根,再到技术护城河的深度构筑,赣锋锂业的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,写满了中国锂企的“突围智慧”。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,这家企业正用“全产业链韧性”“技术多元性”“全球运营力”,重新定义“中国锂企”的内涵——它不仅是资源的开发者、产品的制造者,更是全球能源转型的“方案提供者”与“生态构建者”。这或许正是中国锂电产业从“追赶到引领”的终极答案。

admin






